索引号: | 431100011/2019-24312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党中央对就业工作最高定位。同时,习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振兴发展、决战同步小康,开展好就业扶贫是重要工作措施之一。围绕“永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立足实际,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加快脱贫步伐”这一课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在此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区域内贫困劳动力就业现状
永州地处湖南西南端,毗邻两广,全市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下辖9县2区2个管理区1个经济开发区,全市共有街道40个、社区15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4598个,其中国贫县2个(新田、江华)、省贫县3个(江永、双牌、宁远),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现有总人口641.61万人,劳动年龄人口401万人,其中,20-29岁117.4万人,30-39岁98.5万人,40-49岁107.7万人,50-59岁71.1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口156705人。
1、从就业形式上看,就业稳定性欠缺。在2017年,全市农村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数量290人、在固定企业(单位)就业2660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71人,这一部分就业群体岗位还算比较稳定。但仍有灵活就业(不稳定就业状态)人员56051人、退出劳动力就业市场589人。从就业形式上看,各县区贫困劳动力就业缺乏稳定性。
序号 |
户籍地行政区划 |
本地户籍农村贫困劳动力总量 |
已就业数量 |
就业形式 |
||||||
单位就业数量 |
灵活就业数量 |
自主创业数量 |
涉农就业数量 |
公益性岗位安置数量 |
退出劳动力市场数量 |
其他数量 |
||||
1 |
零陵区 |
11730 |
5666 |
1163 |
4006 |
10 |
3 |
8 |
54 |
287 |
3 |
冷水滩 |
5864 |
3561 |
575 |
2373 |
22 |
16 |
7 |
27 |
411 |
4 |
迴龙圩 |
498 |
307 |
58 |
109 |
3 |
101 |
4 |
12 |
16 |
5 |
金洞 |
5396 |
3798 |
809 |
2643 |
7 |
34 |
1 |
228 |
3 |
6 |
祁阳县 |
22939 |
13436 |
4165 |
8905 |
33 |
21 |
5 |
4 |
89 |
7 |
东安县 |
10437 |
6277 |
2006 |
3990 |
14 |
36 |
4 |
1 |
125 |
8 |
双牌县 |
5643 |
4129 |
1391 |
1249 |
4 |
1224 |
3 |
2 |
225 |
9 |
道县 |
13701 |
4587 |
1429 |
2917 |
43 |
19 |
8 |
25 |
113 |
10 |
江永县 |
13711 |
6232 |
2369 |
3479 |
20 |
11 |
24 |
13 |
149 |
11 |
宁远县 |
20939 |
15830 |
4364 |
9448 |
26 |
447 |
28 |
169 |
1195 |
12 |
蓝山县 |
7880 |
4393 |
1963 |
1959 |
23 |
2 |
10 |
28 |
137 |
13 |
新田县 |
15665 |
8955 |
1673 |
6470 |
41 |
0 |
60 |
24 |
514 |
14 |
江华县 |
22014 |
13836 |
4591 |
8458 |
38 |
0 |
9 |
2 |
291 |
15 |
经开区 |
288 |
129 |
51 |
45 |
6 |
0 |
0 |
0 |
22 |
|
总计 |
156705 |
91136 |
26607 |
56051 |
290 |
1914 |
171 |
589 |
3577 |
永州市各县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形式统计表(2017)
2、从就业地域上看,外地就业比例大。根据调查2017年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统计数据,各县区内就业25318人、县外省内就业7699人、省外就业58119人,其中外地就业占贫困劳动力已就业人数的64%。
永州市各县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地域分布统计表(2017)
序号 |
户籍地行政区划 |
本地户籍农村贫困劳动力总量 |
已就业数量 |
就业地域 |
||
县内就业 |
县外省内就业 |
省外就业 |
||||
1 |
零陵区 |
11730 |
5666 |
1296 |
714 |
3656 |
3 |
冷水滩区 |
5864 |
3561 |
1689 |
535 |
1337 |
4 |
迴龙圩 |
498 |
307 |
216 |
32 |
59 |
5 |
金洞 |
5396 |
3798 |
844 |
711 |
2243 |
6 |
祁阳县 |
22939 |
13436 |
3462 |
1803 |
8171 |
7 |
东安县 |
10437 |
6277 |
1160 |
754 |
4363 |
8 |
双牌县 |
5643 |
4129 |
1426 |
681 |
2022 |
9 |
道县 |
13701 |
4587 |
2449 |
184 |
1954 |
10 |
江永县 |
13711 |
6232 |
1795 |
236 |
4201 |
11 |
宁远县 |
20939 |
15830 |
4134 |
727 |
10969 |
12 |
蓝山县 |
7880 |
4393 |
960 |
261 |
3172 |
13 |
新田县 |
15665 |
8955 |
1556 |
501 |
6898 |
14 |
江华县 |
22014 |
13836 |
4303 |
507 |
9026 |
15 |
经开区 |
288 |
129 |
28 |
53 |
48 |
|
总计 |
156705 |
91136 |
25318 |
7699 |
|
3、从就业帮扶上看,就业服务多样化。全市各级人社部门
3、从就业帮扶上看,就业服务多样化。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在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上,采取多样化的服务。过去的一年中,通过劳务协作推动就业2933人(其中省际劳务协作310人、省内劳务协作291人、劳务协作基地吸纳就业2332人)、职业指导33522人次、职业介绍55188人次、职业培训4101人次、创业服务3938人次、享受政策性补贴27689人次。
永州市各县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方式统计表(2017)
户籍地行政区划 |
本地户籍农村贫困劳动力总量 |
省际间劳务协作人员数量 |
省内劳务协作人员数量 |
劳务协作基地吸纳人员数量 |
其他帮扶方式人员数量 |
提供职业介绍人次 |
提供职业培训人次 |
提供创业服务人次 |
享受就业补贴人次 |
零陵区 |
11730 |
26 |
26 |
70 |
89 |
1119 |
18 |
6 |
374 |
冷水滩区 |
5864 |
3 |
3 |
51 |
111 |
252 |
84 |
12 |
532 |
迴龙圩 |
498 |
0 |
0 |
0 |
40 |
19 |
37 |
4 |
41 |
金洞 |
5396 |
0 |
0 |
17 |
2 |
1676 |
98 |
298 |
108 |
祁阳县 |
22939 |
4 |
17 |
380 |
1815 |
9127 |
113 |
880 |
51 |
东安县 |
10437 |
5 |
12 |
79 |
12 |
270 |
126 |
22 |
324 |
双牌县 |
5643 |
0 |
16 |
132 |
72 |
1923 |
196 |
82 |
1698 |
道县 |
13701 |
3 |
1 |
20 |
6 |
11536 |
2258 |
2452 |
134 |
江永县 |
13711 |
0 |
2 |
62 |
7 |
7536 |
51 |
44 |
127 |
宁远县 |
20939 |
20 |
166 |
1070 |
293 |
4538 |
641 |
85 |
23611 |
蓝山县 |
7880 |
0 |
19 |
220 |
17 |
490 |
25 |
8 |
40 |
新田县 |
15665 |
248 |
29 |
118 |
69 |
14796 |
447 |
42 |
628 |
江华县 |
22014 |
1 |
0 |
112 |
9 |
1904 |
7 |
3 |
0 |
经开区 |
288 |
0 |
0 |
1 |
0 |
2 |
0 |
0 |
21 |
总计 |
156705 |
310 |
291 |
2332 |
2542 |
55188 |
4101 |
3938 |
27689 |
4、从就业质量上看,就业待遇总体偏低。全市本地户籍农村贫困劳动力156705人,已就业91136人,但真正签订劳动合同的仅为26453人,缴纳了基本的社会保险的仅19145人,月均工作在2000至2800元之间,整体偏低。
二、贫困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劳动力就业后稳岗难。部分贫困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偏低,年龄偏高,薪酬待遇期望值偏高,“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不能较好适应与之匹配的岗位,造成对接效率不高。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贫困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大部分都需要照顾家庭,忙于农业生产。只能从事季节性打工,进一步造成稳岗难。
2、就业动态信息难以精准统计。人社部门在大力推进劳务协作脱贫“一户一就业”的过程中,贫困人口就业是动态的,遇到更好待遇时,更换工作频繁,导致信息难以精准统计,加之乡镇(街道)对劳务协作脱贫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导致就业信息登记难以保障实时更新,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成本大、推进难度大,以致就业服务难以及时精准到位。
3、就业创业载体建设严重不足。根据调查统计,外地就业贫困人口占比达64%,本地就业仅28%。可见本地就业载体严重不足或缺乏吸引力。一方面,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单位、项目)就业平台严重不足,提供不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现有的就业平台因生活环境不优、工薪待遇偏低、劳动强度过大,缺乏吸引力。
4、少数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不强。据调查的四个县就业口的工作人员反映,在驻村扶贫点与劳务协作脱贫工作推进过程中,小数群众就业主动性不够,存在懒惰思想,创造性发挥不多,等资金、等岗位思想比较严重。
三、强化就业扶贫的对策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扶贫攻坚战略”,依照人社部门的职能,紧扣“识别、对接、稳岗、服务”四个主要环节,着眼“五动”并举,倾力构建就业扶贫新格局。
1、责任驱动,形成有效协作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市县区镇三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部门牵头、扶贫及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就业扶贫暨劳务协作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当地就业扶贫工作。全市上下形成整体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由市人社局负责协调组织、县区开展精准对接,通过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联动实施劳务协作。三是要进一步建立交流互访机制。各县区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向业务交流,积极搭建全方位劳务协作供需对接平台。四是要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要将就业扶贫列入县区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2、培训拉动,着力提升就业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帮助市内用人单位和技工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办学等有效形式,所有受训学员全部实施“三免两补一合同”政策;培训结束后签订就业合同。前期在定点培训机构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后期学员则与企业面对面的对接,在企业按“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采取“订单式”、“校企合作式”培训,积极探索劳务协作异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率。二是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对招收市内贫困家庭子女和“两后生”的技工院校,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帮助接受正规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三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优先安排培训,培训费用全免,提供创业指导、后续跟踪服务等,并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天20元/人的生活补助。四是落实交通补贴。督促各县区及时出台就业扶贫交通补助实施办法,通过有效途径,主动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发放落实交通补助。
3、平台推动,帮扶实现稳定就业。
一是劳务信息平台精准对接。要全面摸清我市贫困劳动力的基本信息,确保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补充采集、核实和录入工作的精准,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台账和贫困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同时,全面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协助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建立健全动态人岗匹配机制,确保人岗匹配常态化。二是专场招聘会平台就地转移。以举办“春风行动”、“劳务协作脱贫”专场招聘会、“精准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爱心岗位”、“巾帼岗位”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为抓手,积极本地优质规模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供需平台。三是劳务协作平台异地输出。各县区要充分依托商会、流动党工委等组织与珠三角、长三角、长沙等地人力资源市场和企业签订劳务协作协议,积极组织人员输入地开展企业信息收集工作,及时统计企业招用人数,岗位要求,工资待遇等情况,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精准发布用工需求,为劳动者提供精准信息对接帮扶。四是推送就业平台进乡村。各县区要创新思维,学习宁远、江华、新田的经验,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进乡村”、“就业扶贫车间进村”、“就业农场”等各类就业平台,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吸纳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4、典型带动,营造浓厚就业氛围
一是培育爱心企业。在规模企业中开展了“永州市就业扶贫基地”评选。积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参加省级就业扶贫基地和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的评选。二是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制定出台市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奖补机制,各县区也要制订出台县级奖补办法,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各县区要聚焦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积极为有创业需求的劳动者举办创业培训,免费提供创业后续服务,将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课程、创业方法进行细致灌输,提升返乡创业本领。四是典型引领就业。发现和挖掘一批人社部门帮扶实现就业、创业及优秀就业扶贫工作者的典型人物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激发贫困劳动力积极就业创业脱贫,发挥舆论导引的积极作用。
5、督查促动,压实各级工作责任
一是压实“三个清单”。要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名单,作为劳务协作对接的服务对象,建立“任务清单”。对已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动态更新和跟踪掌握其就业信息,明确为稳岗工作的扶持对象,形成“稳岗清单”。在“任务清单”基础上,各地根据脱贫摘帽计划安排,分年度、分地区制定贫困劳动力输出计划;在“稳岗清单”的基础上,省内外输入地明确稳岗任务和责任,形成各县区劳务协作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二是开展随机督查。采取实地督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查看各县区劳务协作脱贫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市人社局和永州市劳务协作脱贫暨“一户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下发通报,指出各县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及下一步工作要求。三是严格整改销号。对督查梳理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县区,进行交办,实行台账管理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措施与期限。通过以督查促进工作,传导压力,及时调度工作进度和查漏补缺,确保各县区全面完成就业扶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